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提问人:网友yang_qiumei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更多“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相关的问题
第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初中物理有关杠杆的一节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汽水瓶,问学生如何打开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剪刀、扳手、订书机、手动抽水机等)。

提问:你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等)。

总结: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设问:为什么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讲解杠杆概念)

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讲解:杠杆的几个概念。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任务:

(1)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中“弹力”一节为“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如下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SN的位置,感受1N、3N、5N的力。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1)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_______。(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_______。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等知识。任务:(1)简述什么是弹力。(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弹力”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生磁”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如图20.2-1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等知识。

(1)简述安培定则。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电生磁”的教学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机械能”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想想做做

1.观察滚摆的运动(图11.4-2甲),谈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如图11.4-2乙,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动能、势能、功率等知识。

(1)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设计。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

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用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烧杯、水、酒精。

按图1安装实验仪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知识。

任务:(1)什么是压强?液体压强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的内容要求为: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科书“大气压”一节关于“大气压的测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如图9.3-3,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和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写出影响大气压强的几个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大气压”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设f(x)是R上的函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x)f(-x)是奇函数

B.f(x)|f(x)|是奇函数

C.f(x)-f(-x)是偶函数

D.f(x)+f(-x)是偶函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经过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经过一条直线和一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如果平面α与β有三个公共点,则两个平面一定是重合平面

D.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