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2004年6月8日,某省G公司向专利局提出一项发明专利申请,2005年10月该申请公布,G公司于2006年4月6日提出实质审查请求,2007年1月8日授权公告。G公司的专利权保护期限的起算日为()

A.授权公告日

B.申请日

C.初审合格日

D.提出实质审查请求日

提问人:网友luoyong980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5位网友选择 C,占比50%
  • · 有4位网友选择 D,占比40%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0.***.***.13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29.***.***.22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33.***.***.14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22.***.***.5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94.***.***.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73.***.***.23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72.***.***.2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5.***.***.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72.***.***.24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4.***.***.226]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2004年6月8日,某省G公司向专利局提出一项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04年,甲企业所属的技术人员张某利用业余时间和甲企业的物质条件,研制成功了特种保健饮料。因对
该发明的专利申请权的归属没有具体约定,甲企业、张某便于2005年8月在同一日内分别向专利局就该饮料的制作方法申请发明专利。不料同年10月,法国公民凯文也通过专利代理机构就相同的制作方法,向我国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且凯文已经于2004年6月向法国专利部门先行提出了同样的申请。我国和法国同属《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甲国科学家乔森经过多年研究完成一项产品发明,2008年5月15日在我国政府主办的展览会上展出了该产品;2008年6月8日在甲国提出专利申请,同年7月25日向我国专利局申请专利,并主张优先权;经查于2008年6月16日刘华已经就相同发明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且甲国与我国有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协定。关于本案的下列意见中不正确的是哪些?()

A.刘华在我国申请在先,应驳回乔森的申请

B.乔森的发明不丧失新颖性,且乔森享有优先权,以2008年6月8日为向我国提出的申请日

C.乔森的发明不丧失新颖性,可以授予专利,但仍以2008年7月25日为其申请日

D.发明已经丧失新颖性,不具备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所以不授予乔森专利权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某项发明专利的申请日为1998年11月5日,公开日为1999年6月8日。授权日为2001年11月5日。如果某一具备实施能力的单位未能在合理条件下与专利权人签订实施许可合同,则该单位可以在何时请求专利局给予强制许可()

A.专利权被授予后的任何时候

B.在2004年11月5日之后

C.在2001年11月5日之前

D.在2002年6月8日之后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2004年,甲企业所属的技术人员乙某利用业余时间和本企业的物质条件,研制成功了特种保健饮料。甲企
业与乙某因对该发明的专利申请权的归属有争议,便于2005年8月在同日内分别向专利局就该饮料申请发明专利。不料同年10月,法国公民丙某也通过专利代理机构就相同的产品,向我国专利局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且丙某已经于2004年6月向法国专利部门先行提出了同样的申请(我国和法国同属《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 问题: (1) 甲企业、乙某、丙某三方能否对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 (2) 假设本案所涉的发明符合专利权授予条件,专利局依法应将专利权授予谁?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甲国科学家乔森经过多年研究完成一项产品发明,2005年5月15日在我国政府主办的展览会上展出了该产品;2005年6月8 日在甲国提出专利申请,同年7月25日向我国专利局申请专利,并主张优先权;经查于2005年6月16日刘华已经就相同发明向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且甲国与我国有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协定。关于本案的下列意见中不正确的是?()

A.刘华在我国申请在先,应驳回乔森的申请

B.乔森的发明不丧失新颖性,且乔森享有优先权,以2005年6月8日为向我国提出的申请日

C.乔森的发明不丧失新颖性,可以授予专利,但仍以2005年7月25日为其申请日

D.发明已经丧失新颖性,不具备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所以不授予乔森专利权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2002年6月8日,甲公司就A技术方案在美国提出发明专利申请,2003年2月6日,甲公司又就8技术方案在法国提出发明专利申请。甲公司最晚应当于()向我国专利行政部门提出“A+B”技术方案的发明专利申请,才可以申请同时享有A方案和B方案的优先权。

A.2002年12月8日

B.2003年6月8日

C.2003年8月6日

D.2004年2月6日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基于公共利益平衡的考虑,对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及权利行使要给予合理的限制.为此,我国《专利法》
中就规定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制度,根据该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公司于2004年6月1日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后,具备实施该专利条件的乙公司以合理条件请求实施专利许可,甲公司一直未予以许可.2004年7月10日,乙公司向专利局提出强制许可申请,专利局可以给予实施该专利的许可

B.甲公司取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取得了实施乙公司实用新型专利的从属专利强制许可.如果乙公司提出申请,专利局可以给予乙公司实施甲公司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

C.取得实施专利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但是可以允许他人实施该专利并且收取合理的使用费

D.专利权人对专利局实施强制许可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要求复审,该复审是终局性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998年5月20日,江某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一电子产品的发明专利,专利局进行实质审查后,于2000年10月5日决定授予
江某发明专利权,并进行了登记和公告。2001年2月1日,英国某公司(未在中国设有营业机构或分支机构)认为江某的发明与中国专利局于1998年授予其专利权的发明相同,请求中国专利局撤销江某的专利权。专利局经审查,作出撤销江某专利权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江某和该英国公司。江某于2001年3月10日收到通知书,于2001年6月8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01年8月5日撤销专利局的决定,决定授予江某发明专利权。英国公司和中国专利局都不服。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甲公司于2001年2月10日提出申请并于2002年3月20日获得一项新产品方法专利。2002年5月,甲公司向法
院起诉乙公司侵犯其专利权,并获得赔偿2000元;2002年9月8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一份专利许可合同,该合同允许丙公司在3年内享有使用该专利方法的权利,甲公司由此获得实施许可费2万元;2002年9月15日,丁公司向专利局请求认定甲公司的该专利无效,理由是其专利在申请日前已经在某省公开使用过。专利局经查证属实后,于2002年12月宣告甲公司的专利权无效。有证据表明:甲公司当时并不知道该专利方法被公开使用过。 请问: (1)乙公司已经赔偿甲公司的2000元是否可以因该专利无效而要求返还,为什么? (2)丙公司已经交付的专利实施许可费是否可以要求返还,为什么? (3)假定甲公司于2002年4月知道该专利存在争议,仍起诉乙公司侵权且获得赔偿金2000元。对此赔偿金,乙公司能否要求偿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1998年5月20日,江某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一电子产品的发明专利,专利局进行实质审查后,于2000年10月5日决定授予江某发明专利权,并进行了登记和公告。2001年2月1日,英国某公司(未在中国设有营业机构或分支机构)认为江某的发明与中国专利局于1998年授予其专利权的发明相同,请求中国专利局撤销江某的专利权。专利局经审查,作出撤销江某专利权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江某和该英国公司。江某于2001年3月10收到通知书,于2001年6月8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01年8月5日撤销专利局的决定,决定授予江某发明专利权。英国公司和中国专利局都不服。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专利局授予江某发明专利权的行为属于()。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应申请行政行为

D.依职权行政行为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