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杂阿含经》中,佛祖给“缘起”所下的定义是

A.此有故彼有

B.此生故彼生

C.此无故彼无

D.此灭故彼灭

提问人:网友sinianshuya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0%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0%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0%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1.***.***.11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5.***.***.17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5.***.***.17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2.***.***.7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72.***.***.11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46.***.***.5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5.***.***.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2.***.***.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79.***.***.2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3.***.***.16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68.***.***.1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1.***.***.11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15.***.***.17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92.***.***.7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72.***.***.11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46.***.***.5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5.***.***.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52.***.***.5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79.***.***.23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63.***.***.168]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在《杂阿含经》中,佛祖给“缘起”所下的定义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学三世轮回观念中的三世不是指祖孙三代,而是指前世、今生和来世。

B、四圣谛即是苦、集、灭、道。

C、业分为身、口、意三业。

D、四大皆空是说地水火风其实都不存在。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是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

B、佛教制定了许多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C、六度,是从苦难的此岸度到清净的彼岸的六种方法。具体内容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D、布施虽然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但主要是指财布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三千个大千世界。

B、一千个小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

C、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

D、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关于佛学缘起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世间的万事万物,既不是凭空而有,也不是孤立的存在,都是基于种种条件、因缘和合而存在,如果失去因缘和条件,一切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

B、《中阿含经》说:“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说最概括、最精确的表述。

C、按照《中阿含经》的说法,“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

D、缘起学说揭示了世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因缘而起。在佛教看来,缘起的意义无非是指出了事物的因果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佛学三法印是指

A、诸行无常

B、诸法无我

C、众生皆苦

D、涅槃寂静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佛学认为人体生病的原因有

A、四大不调

B、贪嗔痴三毒

C、因果业报

D、欲望烦恼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佛”的含义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被称为“八不中道”。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法师,为了给武则天深入浅出地通俗地讲解事物与事物之间圆融无碍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作为教具,由此及彼,进行直观讲解。他取十面镜子,安放于八方和上下,镜面相对,距离一丈,中间安放一尊佛像,并点燃一支蜡烛,来照着中间安放的佛像,于是每面镜子中都现出重重叠叠的佛像。每一面镜子里都包含着其他镜子里的内容。以此说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佛学命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青源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世俗有);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四大皆空的真谛);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最后的“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就是对中道谛的表述,亦山亦非山,亦水亦非水。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