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的推理隐含的假设是:

A.若路边的李子被摘光了,就不会多子折枝

B.若路边的李子味道甜美,就不会多子折枝

C.若路边的李子味道不甜美,就会多子折枝

D.只有路边的李子没被摘光,才会多子折枝

提问人:网友cl18507496603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7.5%
  • · 有2位网友选择 C,占比25%
  • · 有2位网友选择 D,占比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19.***.***.4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227.***.***.12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122.***.***.22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7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9.***.***.24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95.***.***.18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31.***.***.18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64.***.***.233]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一事例体现了思维具有()

A.严谨性

B.概括性

C.形象性

D.间接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的隐含推理的假设是:

A.若路边的李子被摘光了,就不会多子折枝。

B.若路边的李子味道甜美,就不会多子折枝。

C.若路边的李子味道不甜美,就会多子折枝。

D.只有路边的李子没被摘光,才会多子折枝。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尝与诸小儿游()

A.经常

B.曾经

C.尝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B.人问之(他,指王戎)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它,指道边的李子)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王戎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仔细观察

B.善于观察,并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C.会动脑筋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B.①余是以记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②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魏晋年间,有个聪明的孩子名叫王戎。七岁那年,一天他和同伴在野外玩耍,看到路边一棵野生的李子树
上果实累累。孩子们争相采摘,只有王戎一人远远地看着不动。有人问为何不摘?王戎回答“此李必苦”。大家一尝,果然立子苦涩无比。 请运用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王戎“此李必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写出推理的过程,并说明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请你根据下列材料,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

请你根据下列材料,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谌然不动,了无恐色。

选自《世说新语》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
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

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日:“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然犹以为母寝也”属于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指出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母亲性格的语句。

“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个方面?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