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其中的四书指()。

A.《大学》

B.《中庸》

C.《尚书》

D.《论语》

E.《孟子》

提问人:网友zhangwei2018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E,占比50%
  • · 有1位网友选择 C,占比1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2.5%
  • · 有1位网友选择 A,占比12.5%
匿名网友 选择了E
[212.***.***.22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76.***.***.12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95.***.***.17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E
[37.***.***.14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E
[12.***.***.15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E
[226.***.***.18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42.***.***.5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3.***.***.73]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其中的四书指()。A.…”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四库全书》

B.《二十四史》

C.《四书》《五经》

D.《唐诗三百首》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神宗时期发明并使用糊名考试法B.科举考试命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神宗时期发明并使用糊名考试法

B.科举考试命题来源于《四书》《五经》,提高了对儒学的研究水平

C.王安石变法时,废除帖经、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墨义,专用《三经新义》取士

D.科举制是从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过来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是()。

A.宋代以后

B.春秋战国

C.明清时期

D.隋唐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以下不属于明清科举考试的三门内容的是?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应用文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文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考试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文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

A.宋代以后

B.春晚战国

C.明清时代

D.隋唐时代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明清时期,乡试一共考三门,不包括?

A.四书

B.诗词

C.五经

D.应用文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下列关于科举考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科举考试开始于唐代贞观年间。

B.科举考试的内容始终是“四书”“五经”。

C.明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院试、殿试三级。

D.明清两代以时文取士,“时文”即“八股文”。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宋元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把汉唐注疏“五经”的传统,改变为探求()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

A.《论语》

B.“四书”

C.《周易》

D.十三经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八股文又称()、制义、八比、时文、时艺、四书文等,是经义之文的俗称,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