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之称

B.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

提问人:网友154336271 发布时间:2022-10-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D,占比40%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0%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0%
  • · 有1位网友选择 B,占比10%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9.***.***.9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3.***.***.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18.***.***.9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4.***.***.21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64.***.***.6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57.***.***.5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3.***.***.5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0.***.***.17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65.***.***.14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4.***.***.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9.***.***.9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83.***.***.7]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18.***.***.9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24.***.***.21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64.***.***.69]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57.***.***.5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93.***.***.5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0.***.***.17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165.***.***.144]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常用于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也可用于上级对下级相称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

D.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这种姿势是表示轻慢傲视对方的意思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

A.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

C.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

D.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

A. 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 B.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

C. C.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

D. D.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射”是指骑马射箭。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中,要求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才能。其中,射指的就是射箭

B.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C.古时候称四方异族为西夷、南蛮、东戎、北狄,现在“南蛮”被用来做骂人话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捂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对句子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穀

B.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D.《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与《论语》《周易》《中庸》合称四书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射”是指骑马射箭。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中,要求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基本才能。其中,射指的就是射箭

B.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C.古时候称四方异族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现在“南蛮”被用来做骂人话

D.高祖,一指先祖称谓,二为皇帝庙号之一。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一律统称“高祖”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B、“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儒家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D、“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D.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华的谦辞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文化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罗贯中

D.记表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表是奏议的一种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