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美国学者马杰提出了教学设计解决的问题,即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其中我如何去那里?指的是教学设计中的()

A.教学目标的制定

B.教学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

C.教学评价与监控

D.教学过程的设计

提问人:网友lixin080108 发布时间:2022-01-07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4位网友选择 A,占比44.44%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3.33%
  • · 有2位网友选择 B,占比22.22%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82.***.***.9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48.***.***.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58.***.***.3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9.***.***.83]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76.***.***.1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33.***.***.201]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34.***.***.78]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33.***.***.23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93.***.***.231]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美国学者马杰提出了教学设计解决的问题,即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目标为本”模式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我们要到哪里去、( )和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A、我们怎样到那里去

B、我们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C、我们怎样描述那里

D、我们应该先去哪里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协作型网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一个美国鞋业公司派它的财务主管到一个非洲国家,去了解公司的鞋能否在那里找到销路.一星期后,这位主管打电报回来说:“这里的人不穿鞋,因而这里没有鞋的市场”.接着该鞋业公司总经理决定派最好的推销员到这个国家,对此进行仔细的调查.一星期后,推销员打电报回来说:“这里的人不穿鞋,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鞋业公司总经理为弄清情况,在派他的市场营销副总经理去解决这个问题.两星期后,市场营销副总经理打电报回来说:“这里的人不穿鞋,然而他们有脚气,穿鞋对脚会有好处.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再行设计我们的鞋子,因为他们的脚步比较小,我们必须在教育懂得穿鞋有益方面花一笔钱,我们在开始之前必须得到部落首领的合作.这里的人没有什么钱,但他们生产有我未曾尝过的最甜的菠萝.我估计鞋的潜在销售量在3年以上,因而我们的一切费用包括推销菠萝给一家欧洲连锁超级市场的费用,都得到补偿.总算起来,我们还可以赚得垫付款的30%利润.我认为,我们应该毫不迟疑地去干.”

思考分析:

1.为什么三个调查员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2.该公司的副总经理的分析是否正确?其结果是否可作为企业的营销机会?问题补充:请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及社会营销观念分析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好的设计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A.错误

B.正确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教学设计题)蒙田《热爱生命》原文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份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作者介绍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留下《随笔集》三卷。他的随笔内容广泛,说理明畅生动,有“蒙田式散文”之美称。课文介绍《热爱生命》是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中《短文三篇》中的一篇,同单元的课文有《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单元说明这个单元我们学习随笔、杂文。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额45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实物投影。

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1)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2)既然“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乐于生”呢?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下列不属于批判教育学观点的是()
A.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师是维护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

B.教育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过程就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C.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伪装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D.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将相和》中,孙老师在讲蔺相如见秦王没有交出十五个城池的意思,便要举起玉撞向柱子时,向同学们提问: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位同学如实说:他是为了吓唬秦王,保住和氏璧。多位同学赞同得点了点头。孙老师询问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却没有得到回应。课堂冷场了,片刻思考后,孙老师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蔺相如会不会真得往柱子上撞?会。不会。教室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孙老师示意同学
A.较好地运用了形成性评价

B.随意变更授课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

C.做到了随机应变,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

D.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E.恰当地运用了激励机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典籍。其中,四书是指《论语》、____、《孟子》和《中庸》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