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在欣赏乐曲时,运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

A.分析

B.比较

C.聆听

D.感受

提问人:网友voiletlet 发布时间:2022-01-06
参考答案
查看官方参考答案
如搜索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网友答案
查看全部
  • · 有3位网友选择 C,占比33.33%
  • · 有3位网友选择 B,占比33.33%
  • · 有2位网友选择 A,占比22.22%
  • · 有1位网友选择 D,占比11.11%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4.***.***.16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183.***.***.6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D
[39.***.***.202]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203.***.***.15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192.***.***.60]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62.***.***.186]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B
[7.***.***.165]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C
[48.***.***.254] 1天前
匿名网友 选择了A
[29.***.***.72] 1天前
加载更多
提交我的答案
登录提交答案,可赢取奖励机会。
更多“在欣赏乐曲时,运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欣赏乐曲,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下列哪项不属于音乐比较的方法?()

A.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

B.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

C.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

D.同一作曲家不同作品的比较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乐曲各部分段落时,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

A.唱主题旋律

B.画图形谱

C.打击乐伴奏

D.律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欣赏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乐曲各部分段落时,可采用的比较适合的教学手段有()

A.画图形谱

B.唱主题旋律

C.律动

D.语言或文字解释音乐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讲授《在山的那边》时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诗歌其实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运用较为生动的导入方式。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欣赏完歌曲我便由歌曲引出梦想,向学生发问:你们现在的梦想是什么?然后我们再由个人自己的梦想导入到课文的文本内容中,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经历的挫折与困难,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的坚持。对于以上材料,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A.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看起来似乎与课文没有半点联系,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对梦想的追求与坚持

B.乐曲播放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

C.播放的歌曲和课堂内容无关,影响了课堂的连贯性

D.教师的导入是成功可行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
阅读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和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譬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开始进入对诗的本身的理解,这时,在眼前展示的是诗的形象,这是诗人想象的产物。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象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我爱这土地》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也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诗人借这只鸟的形象来表达他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怀。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这只鸟的形象而展开的。对于诗中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于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这些,将一无所获。

当我第一次读崔颢的一首《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这一首诗只有20个字:“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以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1)写作诗歌时运用的想象与欣赏诗歌时运用的想象有何区别?()

A.写作时运用想象是创造艺术形象,欣赏时运用想象是丰富和再现诗中的艺术形象。

B.写作时运用的想象较欣赏时更多、更复杂。

C.写作时运用的想象较为单一,欣赏时的想象因人而异,没有定式。

D.写作时运用的想象是一次性的,欣赏时的想象可多次、重复性产生。

(2)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欣赏是通过想象使文字符号重返丰富的现实世界,是一种再创造。

B.对诗歌的欣赏可认为是对诗人想象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C.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是诗人想象的产物。

D.《长干曲》中的青年女子形象是通过对她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显现出来的。

(3)文中所选诗例《我爱这土地》的核心形象是()。

A.土地B.飞鸟C.河流D.风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1、大家还知道有一首跟十面埋伏描写同一场战争的琵琶名曲是什么吗?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2、扩展欣赏乐曲 《月儿高》《虚籁》 《陈隋》 《霸王卸甲》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欣赏教学的曲目只能选择古典乐曲,其他类型的乐曲都不可以。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欣赏《春节序曲》时,教师舞动着红绸引导学生对乐曲中的音乐形象进行肢体表现”,这一活动突出的课堂参与方式是()

A.演奏

B.创作

C.识谱

D.律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简要叙述对此案例的想法。
某位老师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欣赏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背景音乐的舞蹈视频作为导入部分,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乐曲的情绪,教学环节首先欣赏、学唱音乐主题,通过学唱音乐主题,有表情地表现乐曲的主题。然后播放整首乐曲,整体感受乐曲的艺术形象,老师为了讲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越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听越剧片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欣赏、对比《长亭惜别》《哭灵》片段。最后安排得不够,学生学到的知识点也很少。

简要叙述对此案例的想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L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YZ2007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下列选取测试项目方法及其运用的
问题,请代其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选取全部项目测试适合于细节测试,不适合于控制测试;选取特定项目适用于针对性测试;审计抽样不仅适用于风险评估程序,而且当控制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在细节测试时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你好,尊敬的用户
复制账号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
欢迎分享答案

为鼓励登录用户提交答案,简答题每个月将会抽取一批参与作答的用户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活动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简答题

简答题官方微信公众号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您的账号安全,请在“简答题”公众号进行验证,点击“官网服务”-“账号验证”后输入验证码“”完成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继续查看答案!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
警告: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安全风险
抱歉,您的账号因涉嫌违反简答题购买须知被冻结。您可在“简答题”微信公众号中的“官网服务”-“账号解封申请”申请解封,或联系客服
微信搜一搜
简答题
点击打开微信